物競編號 | 033E |
---|---|
分子式 | C4H13N3 |
分子量 | 103.17 |
標簽 |
N-(2-氨基乙基)-1,2-乙二胺, 二亞乙基三胺, 雙(β-氨乙基)胺, 二次乙基三胺, 二乙烯三胺, N-(2-Aminoethyl)-1,2-ethylenediamine, Double(β-aminoethyl) amine, second Ethyl amine, 環(huán)氧樹脂固化劑, 氣體凈化劑, 汽油添加劑, 表面活性劑, 織物整理劑 |
CAS號:111-40-0
MDL號:MFCD00008171
EINECS號:203-865-4
RTECS號:IE1225000
BRN號:605314
PubChem號:24894288
1. 性狀:無色或淺黃色液體,有氨味。
2. 密度(g/mL,20/20℃):0.9586
3. 熔點(oC):-39
4. 沸點(oC,常壓):208,工業(yè)品沸程185~210
5. 折射率(20oC):1.48443
6. 黏度(mPa·s,20oC):7.1
7. 閃點(oC):101.7
8. 燃點(oC):398.9
9. 蒸發(fā)熱(KJ/mol,208oC):9751
10. 蒸發(fā)熱(KJ/mol,133oC):5802
11. 蒸氣壓(kPa,20oC):21.3
12. 體膨脹系數(K-1,20oC):0.00088
13. 溶解性:能與水、乙醇、丙酮混溶。溶解能力比乙二胺強,為許多有機化合物的優(yōu)良溶劑,但不溶于乙醚。
毒性分級 高毒
急性毒性 大鼠經口LD50:2.08g/kg;豚鼠經皮LD50:0.17mL/kg。
對皮膚、黏膜、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能引起皮膚過敏和支氣管哮喘。吸入或接觸時能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皮膚炎、氣管炎、氣喘、惡心、嘔吐等。經口最大致死量LD50為1.8mg/kg體重。生產現場最高允許濃度1mg/L。
對水體有輕微的危害。
1、 摩爾折射率:31.24
2、 摩爾體積(cm3/mol):110.7
3、 等張比容(90.2K):277.3
4、 表面張力(dyne/cm):39.3
5、 極化率(10-24cm3):12.38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2.1
2.氫鍵供體數量:3
3.氫鍵受體數量:3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4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64.1
7.重原子數量:7
8.表面電荷:0
9.復雜度:26.1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1.避免與氧化物、酸、潮濕的水分接觸。
黃色具有吸濕性的透明粘稠液體,有刺激性氨臭。 溶于水、丙酮、苯、乙醚、甲醇等,難溶于正庚烷。不溶于乙醚。水溶液呈強堿性,與無機酸或有機酸作用生成鹽。容易與重金屬鹽類形成結合物。有吸濕性,在空氣中形成白色煙霧。對銅及其合金有腐蝕性??扇肌S卸?。為強堿性腐蝕性液體,生產現場最高允許濃度1mg/L。生產設備要密封,防止跑、冒、滴、漏。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避免直接接觸本品。
化學性質呈強堿性,與無機酸或有機酸作用生成鹽。容易與重金屬鹽類形成絡合物。與酰氯發(fā)生酰化反應。與脂肪酸在二甲苯溶液中進行反應時,通過共沸蒸餾除去所生成的水。同時加熱,生成1-(2-氨乙基)-2-烷基Δ2-咪唑啉。
二亞乙基三胺與異氰酸酯或硫代異氰酸酯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脲或硫脲衍生物。與骨架鎳或活性氧化鋁一同加熱生成哌嗪。
2.本品為強堿性腐蝕性液體,刺激皮膚、黏膜、眼睛和呼吸道,能引起皮膚過敏和支氣管哮喘。長期接觸或吸入高濃度的蒸氣能引起頭痛、記憶力衰退等。操作現場最高容許濃度10-6。經口LD501.8mg/kg。應避免直接與人體接觸,濺及皮膚時,迅即用水或硼酸溶液沖洗,再涂以硼酸軟膏,嚴重者送醫(yī)院診治。
1.密封于陰涼、干燥處保存。確保工作間有良好的通風設施,防爆設施。遠離火源、水源。儲存的地方遠離氧化劑、酸性物質。
2.本品可采用0.5kg或10kg玻璃瓶包裝,50kg聚乙烯塑料桶包裝,200kg鐵桶包裝。
本品易燃,應密封貯存,存放于陰涼通風處。防潮、防熱,與酸類物品隔離。
可用帶篷汽車或火車運輸,并按“鐵路危規(guī)號96007”辦理。
1.由二氯乙烷氨化法制得。將1,2-二氯乙烷和氨水送入管式反應器中于150-250℃溫度和392.3kPa壓力下進行熱壓氨化反應。反應液以堿中和,得到混合游離胺,經濃縮同時除去氯化鈉,然后將粗品減壓蒸餾,截取195-215℃之間的餾分,即得成品。此法同時聯產乙二胺、三亞乙基四胺、四亞乙基五胺和多亞乙基多胺,可通過控制精餾塔溫度蒸餾胺類混合液,截取不同餾分進行分離而得。
精制方法:用金屬鈉或無水硫酸鈣脫水后減壓蒸餾精制。若混有哌嗪時,可與四丙烯進行共沸分離。
2.氨解 將二氯乙烷與氨水以1∶(4~6)(mol)分別由計量泵輸入,物料流經乳化混合器后進入管式反應器。在預熱段加熱至130℃,壓力保持約4MPa,物料在反應器中的總停留時間為2min,由針形閥排出,經導管流入中和鍋。
3.中和 向中和鍋內加入30%的氫氧化鈉溶液(按二氯乙烷投料量計算,過量10%),當氨解反應液連續(xù)流入中和鍋時,大部分釋出的氨由鍋頂排出,導入氨吸收罐回收供氨解反應用。每批中和反應完成后,移入濃縮塔釜,用夾套加熱,使氨驅盡并蒸出大部分水分,此時塔頂溫度為96~100℃;濃縮過程中有氯化鈉析出,用脫鹽箱分離過濾;當塔頂溫度為100~110℃之間時,收集餾出物,其中含有少量乙二胺,可再行濃縮回收;塔頂溫度110~118℃間的餾出物系30%~70%的乙二胺粗品,經精餾提濃后為70%的乙二胺產品。濃縮釜殘物卸出后濾去氯化鈉,濾液分兩層。上層油狀物為乙烯胺類產品混合物,下層為濃堿液,可回收供中和反應用。
4.分餾 將已分離掉堿液的乙烯胺類混合物移入精餾塔釜中,在常壓下分餾,當塔頂溫度為115~118℃時,收集獲得的乙二胺。然后進行減壓分餾,在真空度98.64KPa下,分別收集90~140℃餾分為二乙烯三胺,140~180℃餾分為三乙烯四胺,180~200℃餾分為四乙烯五胺,200℃以上全部餾出物為多乙烯多胺;當二氯乙烷與氨的配比為1∶6( 摩爾比)時,按上法可得占產量26%的二乙烯三胺。
危險運輸編碼:UN 2079 8/PG 2
危險品標志:腐蝕
安全標識:S36/S37/S39 S45 S26
危險標識:R34 R43 R21/22
暫無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