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花具有抗氧化作用,其能有效清除DPPH等自由基,發(fā)揮該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為秦艽花中含有的黃酮類成分。鄔衛(wèi)東等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評價小秦艽花總黃酮(FGT)的抗氧化活性,發(fā)現FGT在0.02~0.10 mg·m L-1,隨著質量濃度增加其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隨之增加,其清除率高達80%以上,并且FGT(IC50=0.039 mg·m L-1)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強于陽性對照2,6-二叔丁基對甲酚(BHT)(IC50=0.045 mg·m L-1),表明小秦艽花總黃酮具有明顯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具有明顯的量效關系。同時研究表明秦艽花中含有的黃酮類成分異葒草苷、7-O-feruloylorientin等對DPPH自由基具有較好的清除作用,槲皮素、芹菜素等成分對羥自由基也具有明顯的清除作用。此外,小秦艽花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也被報道具有較強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的能力。
秦艽花具有顯著的潤腸通便作用。賈娜等采用不同劑量的大葉秦艽花醇提物干預復方地芬諾酯致小鼠便秘模型,結果顯示其大(12.0 g·kg-1)、中(6.0 g·kg-1)、小(3.0 g·kg-1)劑量組均能顯著縮短模型小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時間,并使大便性狀變稀;提高便秘模型小鼠的墨汁推進率,其推進率高達86.1%,并明顯增加小腸水分,表明秦艽花可顯著改善地芬諾酯引起的小鼠便秘,明顯增強小鼠胃腸蠕動功能,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中醫(yī)認為“苦能瀉下”,即苦味的寒涼中藥多有瀉下的作用。研究表明秦艽地上部分龍膽總苷(含58.1%龍膽苦苷)可促進胃排空及小腸推進活動、胃液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及排出量,提示秦艽花潤腸通便作用的藥效物質基礎主要為龍膽苦苷等苦味成分。因此,秦艽花對于便秘及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具有潛在的治療價值。
楊中鐸等采用薄層色譜生物自顯影法初步篩選秦艽花對乙酰膽堿酯酶(Ach E)的抑制活性,再用改良的Ellman法進一步測定抑制率及IC50,發(fā)現秦艽花的氯仿部位能夠顯著抑制Ach E活性,其IC50值為28.20 mg·L-1,在終質量濃度為100mg·L-1時其抑制率高達78.27%。黨朵等進一步發(fā)現從秦艽花氯仿部位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對Ach E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異葒草苷最小抑制劑量為0.5μg,異牡荊黃素最小抑制劑量為1μg。此外,研究表明秦艽花中黃酮類物質異葒草苷和異牡荊黃素等也表現出較強的Ach E抑制活性。對阿爾茨海默病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秦艽花在藏藥、蒙藥中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各種疾病。藏藥中的“秦艽花”主要是指來源于麻花秦艽、大葉秦艽的花,其藏藥名分別為“吉解嘎寶”“吉解那寶”。藏醫(yī)認為秦艽花能夠清熱解毒、消炎利膽、干黃水,常用于治療腹瀉、肝熱、膽熱、乳腺熱、白喉、水腫、黃水病等,外用可以消腫愈傷,主治麻風病等。蒙醫(yī)則以小秦艽花入藥,其蒙藥名為“呼和-珠勒根-其木格”,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音啞、關節(jié)疼痛、肝膽熱、扁桃腺炎、發(fā)癥、黃水瘡和丹毒等癥的治療。秦艽花在傳統(tǒng)藏、蒙藥復方中應用廣泛,如十三味榜嘎散、二十五味獐牙菜丸等(見表6),其中藏藥驗方十三味榜嘎散還被《中國藥典》收錄。
在現代臨床醫(yī)師及醫(yī)藥學者的不斷實踐和不懈努力下,發(fā)現秦艽花還具有一些新的應用價值。據報道青海省海南州藏醫(yī)院有一臨床經驗方秦紫消癖丸,由秦艽花等5味藥材組成,具有調補沖任、化痰軟堅、祛瘀散結等功效,主要用于乳腺增生癥的治療。同時劉海龍等發(fā)現含秦艽花等7味藥的藥物組合物也具有很好的治療乳腺增生的功效。羅興貴則根據中醫(yī)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認識機制制備了一種可有效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含秦艽花的湯劑藥物。索朗次仁等發(fā)現一種含秦艽花組合藥物具有顯著的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病。李寶才等制備了一種含48%麻花秦艽花揮發(fā)油的中藥復方噴劑,能有效治療慢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竇炎等鼻病。此外,傲特根其木格等蒙醫(yī)用含秦艽花等18味藥組成的藥?。ǚQ為胡日伯西阿日山)治療蕁麻疹,具有獨特的療效。
現階段研究表明秦艽組植物花中主要含有環(huán)烯醚萜苷、黃酮類以及三萜類成分。在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規(guī)定秦艽干燥根含龍膽苦苷和馬錢苷酸的總量不得少于2.5%,但多項研究表明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西藏秦艽與川西秦艽等花中這兩種成分總量均高于藥典標準。迄今,秦艽被確定為三級重點保護野生藥材已有30余年,但野生秦艽資源并未得到合理利用與保護,甚至變得更加緊缺,資源狀況岌岌可危。秦艽花或許可替代秦艽根作為藥用部位使用,這將有助于對野生秦艽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秦艽花具有抗炎鎮(zhèn)痛、抗氧化、潤腸通便的作用以及AchE抑制活性,其中抗炎鎮(zhèn)痛作用的物質基礎主要為環(huán)烯醚萜苷類成分,抗氧化作用物質基礎則主要為黃酮類成分,而潤腸通便作用主要歸功于其龍膽苦苷等苦味成分。秦艽花的抗炎功效確切,主要與阻斷NF-κB信號通路,減少促炎細胞因子釋放有關,這為臨床上藏醫(yī)廣泛采用秦艽花來治療胃腸炎、肝炎、膽囊炎等炎癥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然而,目前對秦艽花化學成分以及藥理作用的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還存在諸多不足。強永在等采用系統(tǒng)預試法定性檢測到秦艽花中含有皂苷、生物堿類成分,但目前并沒有相關單體化合物的報道。秦艽根中還含有木脂素類化合物,而其花中尚未見報道;秦艽根的藥理作用目前也已經較為明確,但對其機制還知之甚少。因此,鑒于秦艽花也和其根一樣含有豐富的環(huán)烯醚萜苷類等活性成分以及在藏藥、蒙藥中廣泛的臨床應用,未來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①進一步深入研究各種秦艽花的化學成分;②比較秦艽花與其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異;③深入探討秦艽花的藥理作用及其分子機制;④平行比較秦艽花與其根的藥效差異等,為秦艽花的臨床應用以及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